第一次进店理发
每次都这样:起初,嚷嚷着不要去;去了就表示还想去!店里理发好,洗头时水也不会沾到眼睛。
每次都这样:起初,嚷嚷着不要去;去了就表示还想去!店里理发好,洗头时水也不会沾到眼睛。
上周四,我去接盛盛。他看到我似乎不像平常这么开心。问他怎么了?他说肚子痛。哎,本来还想着陪他去跑50米呢。有时候我也不太清楚,他是真肚子痛还是假痛,但我想盛盛应该不会说谎,只是痛的程度不知如何?
在车上,盛盛不像往常,上车必要看导航看拥堵指数。这次啥也不说,直接就睡在车后了。看来这回真得病了。摸了下脑袋,不烫。回到家,依然耷拉着脑袋,什么也不想说,什么也不想做。只想一个人静静地躺在沙发上。
这回得去医院啊!等太太回家,我们不吃晚饭直奔医院。B超验血后发现,大概是肠道发炎吧。医生配了药就回家了。回家后,我们先让盛盛把书面作业做完。盛盛嚷肚子痛,没法做。在我们再三坚持和要求下,盛盛也坚持把作业做完了。我们现在想想有些残忍,当时我们的想法是不能养成一生病就允许不用做作业的习惯。宁可少做些,但还是要做!实际上,盛盛真得是忍着痛一笔一画用劲了吃奶的力去完成的。做完马上去睡了。这点还是要表扬的,我们给了他一枚虚拟的勇敢者勋章!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仍旧是做作业。不过,当盛盛翻开语文书正准备背诵时,情绪有些焦虑。
我:怎么啦?
盛盛:爸爸,好多字我不认识,我怕学不会。
我看了一下这篇要背的课文,说:上面不是注了拼音了吗?你慢慢地拼好了。
盛盛:老师要求看到字就能读出来,不能看拼音的。
我:别着急,慢慢来。你看这些字都挺好玩的,看看有什么规律,爸爸已经找到好多条规律了。比如每个人说话的单调都是一样的,都是第一声。说明平时我们说话是比较平和的。
我又问盛盛:你有没有找到什么规律?
盛盛:好像都带有口字……除了“沙”字。
我:是的,因为大家都是用口说话的。你看一下“哗”这个字,去掉口字,念什么?
盛盛:读华。
我:好了,这下你明白了吧,不认识的字我们有时可以猜到它们的读音及含义。记住哦,都是第一声,读音同去掉口字的音,当然有些特殊的字除外。
盛盛觉得很满意,自己琢磨着读起了其他几个字。没有几遍,就把这篇课文背下来了。
体会:对于孩子遇到的困难,一定要给他信心,给他示范,不能以理论解理论。
周末在家,可以玩新买来的计速表,盛盛兴奋过度,早六点就醒过来了。盛盛感觉不到外边气候的变化,近期已入秋,秋寒寒于脚。这小家伙就穿着薄薄的睡衣,趿着塑料小拖鞋,不换衣、不洗脸、不刷牙,就去玩了。我们也没注意,结果不到一刻钟,听到了小家伙的喷嚏声,拉过来一看,流鼻涕了!加上近期便秘,使得盛盛一上午做什么都没精神。
下午四点多的跆拳道,平时不睡的盛盛今天破天荒要午睡了。到了三点四十分还叫不醒他。呵呵,能叫得醒装睡的才怪呢!直接把他拉起来,告诉他要去上课了。盛盛觉着装睡是不太可能了,才极不情愿的从床上慢吞吞地起来。看到装睡这个方法失灵后,他又想到了一个点子:声称鼻子痛……
我们知道,他不想去上课,找出各种理由来搪塞。但盛盛的性格我们了解,他绝不会当场吐露深层次原因。问他,他总是简单地说,鼻子痛不能去打跆拳道了!
我跟太太很火大,一致决定:这次不管如何都得去!对娃来说,行动远比讲道理重要得多,如果开了这次例外,以后肯定一发不可收拾了,上课不是玩的!再痛也得去!
不由分说,我就拉着盛盛出门了!盛盛眼见达不到目的,只得号啕。我装作没听到,飞快地开车。一路上,一直哭,我火大了。厉声喝斥:已经快到了给你两种选择,要么去上课有表扬,要么回家被妈妈揍!你自己选吧!
虽然我们保持着定力,坚信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不在学习方面抢跑,但白天上班我还是忍不住问了一下周围同事的孩子当初学拼音的情况。我觉得一件事情做得对不对,不光要有正确理论的支撑,还要有实践的验证吧。说到底,我们还是对目前的教育方式心存一丝忧虑。
跟几位探讨之后,其实大同小异,没有抢跑学拼音的在最初两个月非常累,孩子疲于应付,痛苦万分,家长也焦虑。不过,只要坚持,就像跑步中遇到了极点,过了这个坎,之后就一马平川了!不光是拼音,写字、认字都同样。除非天赋异禀,绝大部分孩子抢跑到三年级就要被未抢跑的追平了。究其原因,其一,本身小学要学的知识比较少,翻来覆去就这些内容;其二,绝大部分培训机构的教学远远不如课堂里经验丰富的老师所授的。因此,最重要的还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认真听,课后认真做作业比什么培训都强。
国庆后,老师开始教拼音。上来两天直接a,o,e,i,u,ü,b,p,m,f,包括四声。好家伙,坑我家盛盛呀!没系统学过拼音的娃自己也焦虑了。
老师的原话是这样的“因为许多家长在幼小衔接这块做得比较到位,拼音这块差异很大,熟练的见到就能快速读出,生疏的现在还念不准四调,所以相对落后的家里一定要加倍练习,否则后面的拼读又是一个大关卡。”
国庆假日期间,盛盛还提醒我要教他学拼音,不然跟不上了。我想着,拼音又不是英文单词,前前后后反反复复就这么几个,按照上课的节奏应该能跟上吧。不过大家都在抢跑,老师发的那张照片显示,大部分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也就是说已经熟练得掌握拼音了。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小朋友掌握不理想,我想这部分小朋友也是没上过拼音的幼小衔接课吧。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想法: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虽然昨天晚上,多花了一个小时陪盛盛练习拼音,但我坚信要不了一个月就会跟上去的!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定力,毕竟一年级培养学习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数学方面,还是很欣慰的。5以内20道口算速度还是很快的。
最近几天,发现盛盛浪费时间比较严重。为了让他对自己支配的时间有个清晰的认识。我们打算把他从学校回来的每件事情都记下来,让他自己分析时间到底用在哪里了。
没去外边走,发现家附近玩玩也挺好的!
BBC出品的《Twirlywoos》,盛盛看得津津有味,每天一集,从不落下。一集也就10分钟时间,随他去了。不过,我始终认为,这动画片实在太幼稚了!
另外,每天吃饭的时候,盛盛总想着我给他播放《米小圈上学记》听,虽然我觉得边听故事边吃饭有些不妥。
我不去干涉他,就当是休闲娱乐了!
来源于老师拍得照片。正在教室里看书——《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是从班级图书馆里借来的。我问盛盛:你看得懂吗?他说:看得懂。我不信!明明在装叉!
如今的小朋友跟我们80后小时候最大的区别在哪里?虽然太太比较反对回忆我们小时候如何如何,因为她认为根本没有参考价值,不要把孩子往我们那个年代套。但是,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对比分析一下,比较才能发现问题出在哪里?
80后出生的一代,放学后从不回家,先漫山遍野得玩,玩得一身大汗后回家吃饭,吃饭也是狼吞虎咽,哪里会去计较菜好不好吃。吃完饭继续玩,玩累了就睡觉。我印象中,根本就没有作业可做,也没有课外书可看,如果硬要说有什么文字文学输入的地方,那就是看动画片。那个天空战记、圣斗士星矢的每一句台词都能倒背如流了,还从小店买了好多动漫的贴贴纸,贴在书本、作业本、日记本上。每天下课的谈资也是这些动画片。动画片一集比较短,20分钟,不像现在看片可以重复看,可以倒片,可以暂停。那个时候真得是非常地专注,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生怕错过一个细节,到时候跟小伙伴讨论不出来。我记忆中,我们几个小伙伴在讨论、分析动画片时还是很有水平的,几个平常说话都说不利索的小朋友在讨论动画片时,也是眉飞色舞,能做到有逻辑,有条理。这个事例说明专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