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小朋友跟我们80后小时候最大的区别在哪里?虽然太太比较反对回忆我们小时候如何如何,因为她认为根本没有参考价值,不要把孩子往我们那个年代套。但是,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对比分析一下,比较才能发现问题出在哪里?
80后出生的一代,放学后从不回家,先漫山遍野得玩,玩得一身大汗后回家吃饭,吃饭也是狼吞虎咽,哪里会去计较菜好不好吃。吃完饭继续玩,玩累了就睡觉。我印象中,根本就没有作业可做,也没有课外书可看,如果硬要说有什么文字文学输入的地方,那就是看动画片。那个天空战记、圣斗士星矢的每一句台词都能倒背如流了,还从小店买了好多动漫的贴贴纸,贴在书本、作业本、日记本上。每天下课的谈资也是这些动画片。动画片一集比较短,20分钟,不像现在看片可以重复看,可以倒片,可以暂停。那个时候真得是非常地专注,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生怕错过一个细节,到时候跟小伙伴讨论不出来。我记忆中,我们几个小伙伴在讨论、分析动画片时还是很有水平的,几个平常说话都说不利索的小朋友在讨论动画片时,也是眉飞色舞,能做到有逻辑,有条理。这个事例说明专注的重要性。
我想我周围的小伙伴们也都差不多这么过来的吧。那个时候,我最烦的就是写作文了,特别是暑假作业,要完成30篇左右的周记之类的作文。为什么烦,就因为写不出东西来。为什么写不出,没有输入哪来输出啊。这就是当时语文教育的失败之处,老师没有教导我们从小积累,这样很快就会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同时,再说一下我自身的例子。我在初中时,写作水平又一下提高了,老师让我代表班级参加区里的作文比赛,最后居然还得了个三等奖。这个事情我一直都觉得不可思议,我的作文水平为何突然提升了呢?连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后来,我仔细分析,其他都没什么变化啊,也许在六年级时候天天跑电影院看电影有关吧。因为我爸跟电影院的检票员认识,我每天晚上没事做,就跑电影院看电影,那个年代的电影基本上是每周更新两三场,我就是每周去看两三场电影。什么片子都看。有些还重复得看。印象很深的是那时候热映“妈妈再爱我一次”,我连续看了两场,结果学校又组织看。大家哭得稀里哗啦,我一点感觉都没有。老师回去后还批评我,为什么不哭!也许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积累了很多词汇,很丰富了想象力。因为我初中的作文,老师的评语总是说想象力比较丰富。也许电影帮了我大忙吧。
综上,我觉得专注的学习和大量的输入是完全有必要的,盛盛的语言老师说得没错,每天坚持半小时的亲子阅读,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有时候,就是这样的。一开始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东西,等慢慢熟悉了,就会喜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