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开始排练
辛丑年开始排练
辛丑年开始排练
早春如夏,外边的气温接近30度,带娃飙车吹吹风是个好主意。不过,到了卡丁车场地,听到车子开启时巨大的引擎声,盛儿有些打退堂鼓了,毕竟之前从来没有在大场地玩过卡丁车。看了一圈比他小的小朋友也在玩的时候,盛儿还是决定试一下。我们担心盛儿会不会连油门、刹车都搞不清楚,会不会连车都开不动。但事实情况是,孩子永远比我们想得会适应各种情况。随着绿灯亮起,盛儿的车也出发了,虽然第一圈比较慢,但是操控得比较好,没有出现碰撞现象。顺利完成一圈后,盛儿开始发力了,速度也开始加快,戴着头盔、手套,看上去还是挺有范的。
今年除夕全由盛哥儿操持。
第二站:动物园。动物园不看动物,却来坐摩天轮,开船,看风景。因为动物已经看厌了。
不能出大市,只能在家门口转。第一站:溪口。
一放寒假,赶紧拉盛儿去医院查视力,查鼻炎。视力托学校的福,天天阳光下跑步,变化不大。过敏性鼻炎也是老毛病了,这次又查了过敏源,比上次好点,不过尘螨还是很严重。盛儿看到这张过敏源化验单后,只口不提牛奶过敏的事,却对尘螨深恶痛绝,决心自己亲自动手,来除螨虫。于是,拿起一台机器满床扫,把床单、被子的每一寸都扫了一遍。
晚上,过了半小时,盛盛还在房间里喊:“睡不着,怕!”
我们很好奇,原来一碰到枕头就能入睡,今天是怎么了?盛盛说:“睡前看了一本可怕的书,吓得睡不着了。”
“什么书这么可怕?”我们寻思着。给他看的可都是一堆少儿读物啊。
“爸爸,是那本《细菌世界历险记》。里边讲的一些细菌太可怕了,会让人死的。我好害怕,我怕被细菌杀死。这两天我都做恶梦了,闭上眼睛就发现细菌爬上来了……”
我们生活中的焦虑无处不在。工作上的,学习上的,就连晚上吃什么有时也会有焦虑。最近,不知道谁把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个焦虑卖给了我太太,她一转手就到我这里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目前吃饭时讨论的热点问题,太太不管是家里吃饭,还是外边朋友聚会,总离不开房子和教育两个重要话题,而且自从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摇号政策开启后,房子往往和教育绑在了一起。现在很多人买房,首先考虑的是学区,买房不是为了自己住得舒适,根本不考虑离工作单位的距离,为了孩子能读好学校,舍近求远,每天通勤时间好几小时也无妨。孟母三迁的事例比比皆是。好像有了学区房,智商能加成,住在里边就感觉半条腿已经迈入了985。
现在孩子读书,似乎不是孩子一个人在读书,而是拖着一家人在读书。这可是目前教育现状逼迫要求的。孩子写作业时,你得在边上候着,写字头歪了你得提醒;作业完成了你得检查;渴了累了你得提供食物……学有余力且精力充沛的妈妈们还会负责错题讲解,甚至开小灶。我终于明白了“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真谛。孩子如果聪明,那么亲子关系其乐融融;反之,就是鸡飞狗跳,反目成仇。
80后中国女性没有想到,“活到老学到老”绝对不是一句口号,古人诚不我欺啊!小时候自己好好学习,成年后辅导自己的孩子重新学习,不远的将来还得伺候孙子孙女的学习。我家太太也不免俗,孩子是亲生的,还是得陪。不过,陪的方式就有些“古典”了。一般妈妈陪在边上,有看书的,有刷手机的,有听音乐的……我家太太却在边上织毛衣。没错,就是80年代中国大妈的画风。太太已经织了快两年了,现在还是半成品。原本想织一件毛衣,织着织着发现工程进度赶不上孩子的成长啊。孩子天天在长高长大,你织完一件S号的,孩子没准要穿M号了。于是就改成织围脖了。我问太太:买来的不好吗?太太的回答简单粗暴:我就喜欢织毛衣!
看到题目,也许你会认为,我们会去北方,因为那里有雪乡。白雪、红日构成的冰雪童话世界常浮现在我脑海中,我想把自己放进雪乡的冷冻层保个鲜。也许我们会去西藏,那边是雪域高原,冰川纵横,最富有神秘色彩的地方,我想去那边与天地对话。
不过,以上计划都没辙,因为孩子要上学,我们要上班。拜寒潮所赐,江南迎来了近年来罕见的极冷天气。我们不免俗,新年首场寻冰觅雪之旅就开始了。目的地是家门口的九峰山,从盛儿出生以来,已经爬了无数次,曾有一段时间每周都爬。山中的每个叉口,每个小景点都烂熟于心,成竹于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