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谈起英语学习,言必英语思维,当初我对这个概念并不感冒。至少我学英语的时候,总是会经过两次转换才会进入我的记忆库。首先,看到一句话时,总会不自觉的把英语先翻译成中文,需要回复或回答问题时,先在脑海中想中文怎么表达,然后快速翻译成英语。这样,通过两次转换出来的英语一来反应速度极慢,二来表达很不地道,一看就是ugly English,自己写的英语文章看着就觉得很恶心!那个时候,我一直在想,什么是英语思维,英语思维是不是骗人的?

不过,我想着为什么我能在方言跟普通话之间无缝切换呢?很多香港人也能在广东话跟英语交叉自如的使用呢!我在使用方言的时候,一定不是经过二次转换啊,如果这样的话,说话就不会这么利索了!我体会一下,平常讲话时脑袋在想什么,实际上我发现并没有要想什么,基本上是想到什么讲什么,词汇自动就会蹦出来。当量词汇量的大小跟我的输入量密切相关,像我基本上不太可能用文言文来讲话,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的积累。由此,想到一个问题,演讲水平实际上是可以通过不停地练习提高的。有些人可能生来比较内向,不太擅于上台讲话,但这部分人自从当了老师后,完全变了样,就像卖油翁所说的“唯手熟尔!”

因此,我认为,学习语言实际上没有什么窍门,唯有多练习。想英语也是如此,多听多读,把英语词汇内化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这时就形成了所谓的英语思维了。我想大部分人听到“GOODBYE”,肯定马上理解了这个单词的含义,也不会进行二次转换的。我想其他词汇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不能形成英语思维,唯一的原因是对词汇不熟悉,如果每一个词汇都像goodbye一样熟悉,我们一定可以成为英语达人!